弄丢了 哇哈哈 这个金字招牌 ,长公主 宗馥莉会走怎样的一条路?

发布于 2025-10-12 00:23:22

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辞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等相关职务并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
宗馥莉已经辞职!娃哈哈回应:属实
b3a8757e51507de3ffdd31b42bbaf9da.jpg

查看更多

关注者
3
被浏览
48
6 个回答
TNT
TNT 2025-10-12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社会大学,才是最好的大学”。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估计宗馥莉多年以后才会流泪感叹,“多么痛的领悟!”
处理矛盾,无法两种办法:一种是斗争,一种是妥协。在处理与达能的矛盾时,宗庆后充分展现了其斗争勇气和斗争智慧,高举保护民族品牌的大旗,成功煽动民族主义为自己护驾。且不论手法是否正大光明,结果是他赢了。

宗馥莉而言,她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但核心矛盾很清楚:与第一大股东杭州国资的矛盾。这一矛盾由来已久,只是今天显性化了而已。其实,站在杭州国资的角度,最大的心愿无非是希望娃哈哈能平稳发展,在税收和就业是继续贡献,这是杭州国资最大的利益诉求。饮料是充分竞争行业,国资是乐于做财务型投资者的。但是,宗馥莉个性刚烈,急于求成,致使各种矛盾激化,甚至影响到了娃哈哈的品牌价值乃至企业发展,杭州国资就没有办法继续无动于衷了。

宗馥莉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too young, too naive

北美人工智能
北美人工智能 认证专家 2025-10-12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商业社会是讲究的利益平衡,有钱大家赚,可是宗馥莉要的是自己垄断所有的利益。
我们看娃哈哈有几方的利益需要平衡,国资的利益,员工持股的利益,二房的利益,以及创业元老他的那些叔叔辈儿们的利益,但是他这一切全然不顾,居然要掀桌子。他击穿了宗庆后给二房两个儿子留下的信托资产破坏了宗庆后想保持的利益平衡,这个新闻一爆出来,宗庆后的完美人设就崩塌了。
第二,宗馥莉不知道宗庆后留给她最值钱的不是那些土地、厂房、设备,也不是经销商资源。经销商资源都随时可以反叛的,而是娃哈哈这个金字招牌,但是他没有维护好各方的利益,没有维护好宗庆后的个人品牌形象,最后导致娃哈哈的品牌儿也顺带受损。它成了刨坟的第一人,当他掌控不了哇哈哈这个金字招牌的时候,他就泯然众人了。他不再是娃哈哈的公主 ,而变成了一个废长公主。这对宗馥莉来说是最大的损失没有维护好娃哈哈这杆大旗 , 最后的结果就是分崩离析。
我给大家预测一下未来宗馥莉去做娃小宗这个品牌儿真的是一个昏招。
他的另起炉灶严重地损害了娃哈哈大股东杭州上城区国资的利益 势必招致巨大大的反弹。
现在恶果出来了,娃哈哈这个品牌儿的光环被长公主消磨殆尽。
7d56378742efca449067c0eba528b67c.jpg
宗馥莉要想借娃小宗这个品牌儿东山再起,难上加难,那就是普通的一个饮用水品牌,你有娃小宗,上海经销商,他的那些堂叔们有沪小娃,军阀混战,渔翁得利,娃哈哈这个品牌儿再也没有机会去战胜农夫山泉。
都说富不过3代,没想到娃哈哈这个品牌儿传到第二代第8个月还没到 就已经轰然倒塌。
宗馥莉辞职给富二代接班留下了巨大的教训,上一代留给你的最重要的是商誉 是无形资产,是没有写进资产负债表中的。如果你学不会和别人分享财富,你就不能乾纲独断,垄断权利,你不会分享财富。别人就会把你逐出决策的权利圈,关于这一点你怎么看?欢迎评论。

VidoCanada
VidoCanada 2025-10-12
VidoSecurity.com

宗馥莉,还是自立门户了

宗馥莉的辞职,并非毫无征兆。

商标使用“不合规” 被认为是此次辞职的直接原因。据内部人士透露,宗馥莉将娃哈哈集团的员工、生产、销售渠道等资源转移至其控制的宏胜集团,并销售娃哈哈产品,但未向娃哈哈集团支付商标使用费。

“娃哈哈”商标归属于娃哈哈集团,是娃哈哈的核心资产。而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娃哈哈股权呈现出三方制衡的格局: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资)持股46%;宗馥莉个人持股29.4%;基层工会(职工持股会)持有24.6%。
640.jpg

这意味着,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需获得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此外,部分退休及离职员工对2018年签署的职工股权回购协议提出异议,使得股权结构进一步复杂化。

今年9月,网上流传的一份娃哈哈内部文件已经透露出端倪。该文件提到,自宗庆后离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项历史相关遗留问题,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文件直言,“因复杂的历史相关问题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公司经营始终暴露在相关法律风险之下,因此,我们不得不做出以上的安排。”。

除了股权问题和商标使用权,过去一年多,经营理念的代际差异也成为宗馥莉接班路上的障碍。

宗庆后奉行“家文化”,注重人情与稳定;而受西方教育影响的宗馥莉,则信奉制度与效率,主张激进改革。

接任后,宗馥莉迅速推行了包括高管轮岗、精简部门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对外则关停了一些效率不高的工厂并终止了部分合作多年的经销商权益。

这些改革触动了娃哈哈几十年的“基本盘”。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她试图在这段时间深度改革娃哈哈,但她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宗馥莉的改革方向或许正确,但步伐太过急促。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来自经销商的不和谐声音、来自内部离职者的不和谐声音,围绕着娃哈哈不绝于耳。这些声音逐渐交织,最终形成了一股对宗馥莉不利的势能。

自立门户

当娃哈哈品牌成为障碍,创设新品牌“娃小宗”成为宗馥莉绕不开的选择。

实际上,宗馥莉为“娃小宗”早已做好铺垫。今年5月12日,娃哈哈家园公众号发布的一则消息中首次出现了“娃小宗”无糖茶。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显示,“娃小宗”的商标由宏胜集团申请,其商标服务范围涵盖了茶饮料、矿泉水、纯净水等多个品类。

9月13日,一份宏胜系将从2026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的通知广为流传,这份文件已获证实,也是宗馥莉彻底脱离娃哈哈“单干”的首个明确信号。

而10月11日,“娃小宗”正式在微博平台注册账号,认证主体为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这一举动表明品牌正进一步扩展其在线社交网络,以增强与公众的直接交流。

与此同时,宗馥莉也在为新品类的生产做准备。有消息称,她已在西安投资10亿元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年产能达到80万吨。

从去年开始,她就把娃哈哈的员工、经销商陆续转到宏胜集团,为换品牌铺路。这些举措表明,宗馥莉的辞职可能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转身。

不过对于宗馥莉而言,离开娃哈哈只是新一轮考验的开始。

快消品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没有多余的市场份额给到新的品牌。宗馥莉要证明自己,势必要对现有市场格局发起冲击,但竞争对手也会予以强力回击。

实际上,“娃小宗”面临的市场环境并不乐观。有网友吐槽“娃小宗”像山寨名,语音输入都费劲;经销商也态度含糊,有人直言“只能被迫接受”。

更关键的是,宗馥莉给“娃小宗”定了300亿的年销目标,这几乎是现在娃哈哈销量的六成。虽然娃哈哈旧有的生产和销售体系是她的底气所在,但完成难度依然不小。

回顾宗馥莉在娃哈哈的岁月,她试图用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改造这家传统企业,却因急于求成而触动了太多利益相关者。她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却未能继承那份平衡各方关系的智慧。

如今,放下娃哈哈的宗馥莉,能否让“娃小宗”茁壮成长,将是对她企业家能力的真正考验。

娃哈哈何去何从

宗馥莉决绝出走后,娃哈哈的前途充满了悬念。
虽然宗馥莉已经辞职,但她仍然是娃哈哈集团第二大股东,对“娃哈哈”商标的授权使用有一票否决权。

宏胜系已经弃用娃哈哈商标,宗馥莉自然不希望其他人使用比“娃小宗”更“正宗”的娃哈哈商标,成为自己最致命的竞争对手。

上海娃哈哈饮用水公司就是因为不愿意被宗馥莉“收编”,失去了娃哈哈商标的使用权,只能采用新品牌“沪小娃”。

在整个娃哈哈体系,娃哈哈商标是最值钱的资产,是数十年的广告和经销体系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如果它已成为这场零和博弈的牺牲品,着实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目前,娃哈哈集团内部正逐步“去宗馥莉化”。 例如,“Hi娃哈哈”系统已恢复集团架构。而谁将成为宗馥莉的继任者,仍是众人瞩目的核心问题。

他能否力挽狂澜,平衡和整合各方利益,让娃哈哈品牌走出困境,重新出发,我们拭目以待。

TNT
TNT 2025-10-12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宗馥莉叔叔推出新品牌“娃小智”,对战“娃小宗”!

宗馥莉辞去娃哈哈董事长等职务后,风波仍在继续。特别是其叔叔宗泽后,不仅在朋友圈犀利点评宗馥莉的辞职行为,更是在近日推出新品牌“娃小智”,全面对打宗馥莉推出的新品牌“娃小宗”。

中国基金报记者10月11日查询“娃小智”微信公众号发现,在9月29日的推文中,文章直接标出了“叔侄对决”的字样。
640.png
推文称,宗氏家族的商业传奇,肇始于宗泽后担任保灵公司领导期间,把儿童营养液生产订单、技术资源和销售渠道倾注给大哥宗庆后,使得宗庆后完成原始积累,有底气承包校办工厂,之后兄弟俩一步步联手缔造了娃哈哈帝国。

推文还称,宗庆后离世后,娃哈哈的管理架构迎来调整,宗馥莉全面接管企业并推行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涉及业务架构与合作体系的优化,部分调整引发了与旧部、经销商及部分家族成员的意见分歧,部分持不同意见的力量逐渐向宗泽后靠拢。

推文表示,当宗馥莉治下的娃哈哈即将换标“娃小宗”之时,宗泽后亦带领团队重返行业舞台,隆重推出又一品牌“娃小智”。

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之所以称“娃小智”为又一品牌,是因为在此之前,宗庆后及其团队已推出一新品牌“益品宗师傅”。

另据娃小智微信公众号10月10日晚推文,当日,娃小智全国招商会暨产品首发盛典在杭州举行。本次会议汇聚200余位新老经销商,共同见证“娃小智”AD钙奶、矿泉水、椰子水、八宝粥等多元化产品矩阵的全国首发。
1d5f486bb34925c2971564a13784fd8f.jpg

宗师傅饮料(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坚在会上表示,娃小智并非对传统食品饮料业务的简单修补或延伸,而是以新消费为根本基因,从品牌内核、产品创新到市场推广进行系统性重构。

推文称,招商会现场成功赢得近百个区县经销商的青睐,双方迅速达成合作意向并顺利完成签约。

中国基金报记者注意到,该推文所附招商海报显示,购买“娃小智”产品10万元以上即可获得该区域独家经销商资格。
7b6d23189808928f7a1c3f2e5fcac1de.jpg

10月11日晚,中国基金报记者致电海报中的招商热线,接线的工作人员表示,“娃小智”主打AD钙奶、八宝粥、椰子水、蔬菜汁等产品。与娃哈哈相比,“娃小智”的产品会在配方配料上做出升级,主打大健康概念,同时价格会略低一些。

当问及宗泽后推出“娃小智”的原因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是因为宗泽后想转型,(对饮料行业)做引领。

“娃哈哈创业初期是有我们老板的,但后期把我们老板抛开了,他去了美国。现在宗庆后走了,我们老板对他哥哥是没有怨言的,至于接下来宗庆后子女怎么做,跟他没关系。宗庆后在世的时候,你没有看到宗泽后做任何事情。现在宗庆后走了,他就有自己的想法了。”上述工作人员说。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因市面上有其他“宗师傅”,所以现在“益品宗师傅”这个品牌慢慢被淡化,转而力推“娃小智”。

资料显示,“娃小智”注册于2025年9月23日,认证主体是娃小智食品(杭州)有限公司。

根据天眼查,娃小智食品(杭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1月13日,公司法定代表人系上文提到的吴坚,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宗泽后通过旗下的贵州娃茅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穿透持股33.211%,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3cfc41f2c11598508e908cb2f3c46a4a.jpg

贵州娃茅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向上穿透后的控股股东为大理宗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宗盛商业”微信公众号9月17日推文,2016年5月,宗泽后携手宗庆后及多方股东共同创立大理宗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现拥有丰富商标资源,以“宗”系列为核心,形成多品类、多品牌的矩阵布局,核心商标:宗(图形标)、宗盛、娃小智、益品宗师傅、宗后时代、泉宗师等,品牌覆盖食品、饮料、功能饮品、保健品、智能终端等多个领域。
caad8583ff47d96a2ec378c93d10486b.jpg

10月10日晚消息,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辞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相关职务并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娃哈哈集团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宗馥莉辞职属实。

10月11日,宗泽后在朋友圈再次发声。对于宗馥莉第二次辞职,宗泽后表示,上一次宗馥莉辞职时自己发表言论,被网友或者水军骂翻天,“但事实上都是这些人害了她,使她越走越远,已经无法回头了”。

宗泽后还写道:“不得不说在我们宗家下一代里她算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了解太少,过去说要德艺双修才能成正果,还是欠缺了一些。德也没修成。艺也没学成如何能承担大任?最后我要说一句:娃哈哈不是宗家的,宗家只是和许许多多娃哈哈的员工,许许多多的消费者共同创建了这个品牌,娃哈哈是陪随80、90后成长的一代饮品品牌。我相信80、90后以及他们的子女都会怀念娃哈哈曾经带给他们快乐。”

宗馥莉推出“娃小宗”

首款饮料已上线

据媒体报道,宗馥莉从娃哈哈辞职之后,将独立经营“娃小宗”品牌。目前,“娃小宗”已推出首款凝香乌龙无糖茶,定价为4元,与传统娃哈哈包装形成鲜明隔离。
f1c511e4c7863fe812a906302fd96f23.jpg

此前,一份《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显示,自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离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项历史相关遗留问题,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上述通知也给出了更换品牌的深层原因,“因复杂的历史相关问题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地解决,导致公司经营始终暴露在相关法律风险之下。因此,我们不得不做出以上的安排,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娃小宗”是宏胜集团旗下品牌,资料显示,宏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最初为娃哈哈的代工厂,2007年宗馥莉接手管理后,公司以饮料为主业,同时经营饮料上游产业链配料生产、高端装备制造、印刷包装,提供饮料生产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编辑:舰长

LingTan
LingTan 2025-10-15
h2harbor.com 氢港

10月10日娃哈哈集团召开董事会,正式通过宗馥莉辞职事项,并任命许思敏为新任总经理。不过,宗馥莉留下的董事长职位虚席以待,尘埃还未落定。“后宗庆后时代”的娃哈哈,风雨飘摇。

01

9月12日宗馥莉提出辞职的消息传出,“大小姐派”的鼓掌叫好,认为这次辞职是2024年“以退为进”的复刻。结果集团董事会接受了辞职,是真退了。“大小姐派”还是鼓掌,“以退为进”改成了“战略转进”。

理由是娃哈哈宣布人事变动的当天,一个认证主体为宏胜饮料集团的“娃小宗”微博账号进入公众视野。这个宏胜集团是宗馥莉接收的重要遗产,“娃小宗”则是她为宏胜集团从幕后走向台前打造的独立品牌。按照“大小姐派”的解读,这次辞职不是败退,而是逃出樊笼、走向独立经营的好算计。
对这样的理解,只能说是《甄嬛传》看多了,把戏文当真事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企业掌门人的进退,哪是这般儿戏?

02

宏胜集团是这场娃哈哈之乱的“隐形主角”,出场率之高、涉及的纷争之多,仅次于娃哈哈集团本体。

宏胜集团的来历颇为曲折,简而言之是当年娃哈哈和达能之争的遗产。和娃哈哈股权三分不同,宏胜集团是宗庆后全控的企业。该集团在娃哈哈集团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中占比颇高,人称“宏胜系”。“宏胜系”手上最大的牌是供应链。在宗庆后去世前,“宏胜系”代工的产品数量占了娃哈哈品牌总产能的三分之一,是娃哈哈“体外循环”的第一大山头。目前“宏胜系”由宗馥莉通过离岸公司全资控股,是她的自留地。

也不必对“宏胜系”神秘化。外包供应链、销售代理渠道是大型企业的正常经营模式,并无神秘可言。肥水不流外人田,外包商优先照顾自家人,则是家族企业的常态。只不过娃哈哈的股权结构特殊,有占比46%的国资大股东存在,却以家族企业的方式经营的,所以“宏胜系”等外包山头的存在就很敏感了。

其实,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型家族企业也不是家族全控。比如美国的福特汽车,上市后福特家族持股最高时也不过30%,后来降低到15%,依然是福特家族三代掌舵。所以,娃哈哈由第二大股东宗家掌舵、按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运行,本来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国资”在中国太特殊了,一沾上就敏感了。因此,宏胜系的存在一直有点灰色。娃哈哈集团不止有“宏胜系”,比如宗庆后情人(也有说法是继妻)杜健英掌控“三捷系”,也是娃哈哈集团“体外循环”的大山头。

宗庆后身前对集团内外、大小山头自有一套维持平衡的安排。大小姐接班后,带领“宏胜系”四面出击,平衡被彻底打破了。

03

先是关停娃哈哈非宏胜系工厂、将代工订单转移至宏胜智能工厂等操作。“宏胜系”一家独大,不但切断了其他山头的财源,还攫取了集团本体的利润。2024 年宏胜净利润达 47.67 亿元,而娃哈哈集团净利润暴跌 98%,仅 1871万元。此消彼长,令人发指。

企业掌门人换代,动荡难免。但是,体外循环的山头之争也就罢了,体外循环的山头赤裸裸地吸血本体,这就坏了“江湖规矩”了。哪怕是血统纯正的家族企业,不能容忍附庸企业反客为主。“肥水不流外人田”,可以照顾自己人的生意、分润一点利益,哪有连肥水带庄稼都搬走的?吃相如此难看,国资大股东脾气再好,肯定是不满意的。

更过分的是,宏胜系不但要攫取集团的利润肥水,还要拿走集团的核心资产。娃哈哈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不是生产线,也不是销售渠道,而是品牌。去年接班后,宗馥莉试图把归属集团的387 件核心商标归属集团转移至自己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一代国民品牌,几代人的记忆,估值900亿可能有水分,但也是份量极重的,大小姐说拿走就拿走。多年来对娃哈哈经营干预甚少的国资股东,也是忍不了,强硬叫停。大小姐退而求其次,这才搞出了一个“娃小宗”。

在此背景下,宗馥莉对集团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更不得人心,搞得民怨沸腾。老大企业搞改革,本来就要触动很多人的蛋糕,阻力就很大。如果改革者能守住道义立场,还能拿稳切蛋糕的那把刀。而宗馥莉一面连肥水带庄稼都往自家仓库搬,一面却义正词严对员工说“为了提高集团经营效率,集体股分红也要考核绩效”,老员工能服气吗?就算大小姐说的很在理、做的很合理,但是你自己是怎么做得呢?立身不正的改革者,是经不起质疑的。

总之,大小姐一通操作猛如虎,把国资股东、员工集体股东都得罪了,“战略转进”的结果岂是意外?

去年宗馥莉辞职“以退为进”能成功,不是娃哈哈离不开大小姐,而是占了个好时机。宗庆后余威尚存,各方还有“不伐丧”的忌讳。加之支持民营企业的敏感期,更要投鼠忌器。今年再来一次,已然时过境迁,大小姐也只能“战略转进”了。甚至这次辞职有多少是主动、多少是被动,还存悬念。

国庆期间,宏胜饮料集团生产中心总监严学峰因涉嫌违纪,被杭州市上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立案审查。不要小看这位严总监,他在与娃哈哈有关联的近190家公司中担任监事,绝非等闲之辈。去年宏胜系四面出击,接收了大量资产和业务,其中有多少猫腻?经得起查吗?

所以说,即便大小姐9月12日提出辞职是主动“以退为进”,到10月10日辞职获准也是被动“战略转进”了。

而且,所谓“战略转进”,也进无可进。宗馥莉手上的“娃小宗”,啥也不是

04

宗馥莉对“娃小宗”定下了300亿的年度销售目标,可谓信心满满。真不知道她的底气从哪儿来的?

中国的软饮料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血红血红的红海。别说新创的“娃小宗”,就是娃哈哈近年来的情况也相当不好,市场份额一降再降,被老对手农夫山泉拉开了距离。而且,新品开发无一成功,还是靠纯净水、AD钙奶、营养快线、八宝粥等老产品撑场面。娃哈哈也就这样了,全方位复刻娃哈哈的“娃小宗”能打开局面?

宗馥莉本人的经营能力也十分存疑。当年宗庆后曾经授权她管新产品研发推广,这是对接班人的历练。可是,大小姐并没有出色的表现。宗庆后晚年的娃哈哈暮气沉重,身处决策中心的大小姐也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至少迄今为止,大小姐的职业履历只能说是乏善可陈、毫无亮点。

最让人不看好的,是“娃小宗”的品牌。纯净水、软饮料,最重要的就是品牌。头部各家的产品大差不差,品控、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都类似。消费者的购买倾向,要么是尝新,要么是认熟。这“娃小宗”占了哪头?说新吧,复刻娃哈哈实在说不上多少新意。要说认熟吧,正版娃哈哈还在。而且,本意是沾光娃哈哈,可是大小姐把家务事闹得沸沸扬扬,宗庆后跌落神坛,对娃哈哈品牌的负面影响极大。就算趁着这一年多豪门之乱吸点流量,也很难维持久。总之,上下大量一番,完全看不出“娃小宗”的卖点在哪儿。

其实,“娃小宗”的不伦不类,正体现了大小姐“二代身份”的尴尬。大小姐要是真有独立创业的叛逆自信,就该抛开娃哈哈开创独立品牌。不计成败的决绝,也是好汉一条。没有猛进的勇气,安心女承父业,守好娃哈哈的一亩三分地业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现在这个样子,接手个附庸企业,掏空本体做大做强,偏偏还要给自家产品留个“娃”字,一堆剪不断的商业脐带。真可谓进退失据,不上不下。有心“精神弑父”彰显独立,终究还是走不出父辈的余荫。一通操作猛如虎,还把一家大型集团企业搞得元气大伤。何苦呢?何必呢?

“娃小宗”不是“战略转进”的前进之路,宏胜集团也不是大小姐安全落地的退路。严学峰“进去”了,大小姐还睡的着吗?宗馥莉接盘娃哈哈,折腾能力的确很强,却是拙于谋事也拙于谋身的瞎折腾,何其不智?

网上有“大小姐怎么做都对”的铁杆派,很多是出于对她个人经历的同情。的确,大小姐早年的生活经历,很值得同情。父亲的情人以自己陪读身份获得签证一起赴美生子,给一个未成年人留下的心理阴影有多大,无法想象。所以,大小姐叛逆一点、愤怒一点,哪怕出格一点,都可以理解。但是,对她个人经历的同情是一回事,对她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评价是另一回事。

既然接手了自家的企业,那就要承担企业经营者的责任。企业经营的成败,论迹不论心。有天大的个人理由,也不能把企业当作“复仇”的工具。娃哈哈集团上万员工、大大小小的供应商,都要努力讨生活的,凭什么成为大小姐任性的牺牲品?家事和企业经营的公事一通乱炖,宗馥莉不是合格的企业经营者。不是霸道总裁,只有霸道,却当不好总裁。也不是独立女性,只会砸自家的锅,却又剪不断商业脐带,谈何独立?

总而言之,大小姐还是及时退场吧,对自己、对娃哈哈都好。

TNT
TNT 4天前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宗馥莉的任性妄为,正在毁掉娃哈哈

宗馥莉接手娃哈哈后,家事、“司事”风波不断,备受关注。
在一年不到的任期内,她对娃哈哈商标权、供应链的“体外循环”转移,更是备受争议。反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呼声很大,同情者则认为国有股份是不合理的“历史遗留问题”,试图从所谓“经济学角度”为其辩护。其中的是非曲直,应该辨明。

01

宗庆后时代娃哈哈集团的供应链分为集团直营外包代工。外包代工的主力是宏胜集团,也就是所谓的“宏胜系”,占娃哈哈总产能的三分之一。此外还有“三捷系”等“山头”。这些体外循环的“山头”背后,都和娃哈哈集团的股东、高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是说本质上都是“关联交易”。
供应链外包的关联交易在大型企业经营中很常见,也不违法,大可不必因国资存在过于敏感。关联交易难免会产生一些说不出道不明的灰色利益输送,只要不影响企业本体的正常经营,也不必有道德洁癖地挥舞“国有资产流失”的大棒。
但是,宗馥莉的“吃相”未免太难看了点。
接班后,她把娃哈哈的供应链转移到了自己百分百控股的“宏胜系”,也拿走了娃哈哈集团的绝大部分利润。2024年宏胜净利润达47.67亿元,而娃哈哈集团净利润暴跌98%,仅有1871万元。此消彼长,令人发指。

这样堂而皇之、赤裸裸的关联交易不当攫利,要是搁在欧美国家,早就被其他股东告上法庭了。这种关联交易固然不必强调“国有资产流失”,但也不能以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辩护。
那么,宗馥莉试图把归属娃哈哈集团的 387 件核心商标归属集团转移至自己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又是怎样的性质?是不因为“历史遗留问题”的特殊情况,就能“同情和理解”呢?
也不行。

02

注册商标属于知识产权,其归属的确要从产权角度分析理解。这在法理上不存在争议,娃哈哈的品牌商标当然属于娃哈哈集团。娃哈哈的股权三分,国资占46%,宗馥莉占29%,其余为职工集体持股。
显然,宗馥莉是没有单独处分娃哈哈商标的权利的。这也不必强调国资的特殊性,换作任何性质的财务投资人都是一样的结论。所以,宗馥莉试图将娃哈哈商标转移到自己名下公司的行为,法理上完全没有依据。
我在网上看到,有学者另辟蹊径,发明了“经济学角度解释”——
娃哈哈的品牌及利润不是国家创造的,而是宗庆后及娃哈哈的员工通过他们的长期努力创造的,因此品牌及相关财富应该归属于宗庆后及娃哈哈员工,他们才是娃哈哈品牌及相关财富的合法所有者。
这个所谓“经济学角度解释”,讲白了就是谁的贡献大就归谁所有的“产权理论”创新。至少坚持市场原则的经济学流派,都不可能给出这样的悍论。
因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市场主体的权利从来都不是按照贡献、创造分配的,而是按照契约分配的。白纸黑字,签了就要认。
要是按照“贡献”分配权利,那产权就成了一团浆糊。初创企业的天使投资、A轮、B轮都别搞了,“播种”时约定的权益分配,“收获”时企业经营方理直气壮对财务投资人来一句“你们没有贡献”,理直气壮地踢出局,那还怎么搞投资?

无契约则无市场,要是按贡献分配,任何市场活动的分配都是一笔糊涂账。谁都可以强调自己的贡献大,谁都可以主张蛋糕归自己。买卖干成了,谁还没点贡献呢?贡献大小是无法量化的,谁的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就会出现老相声段子里的食堂大妈要求多拿一份奖金的场景。人家大妈说的也很有道理啊,没人家天天做饭,你们搞科研搞经营的,能做成事吗?你能说大妈的贡献不大吗?
所以,强调企业家的经济贡献、企业家精神的稀缺都没有错的,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但是,企业家的贡献也要体现在契约中,而不是否定契约的无上限。强调企业家的贡献,却否定契约作为市场经济基石,就成了顾此失彼的“半截子”经济学了。
娃哈哈的股权三分是有明确契约的,不能以“企业家贡献大”为由就推翻了。理论上讲不通,现实也不可行。

03

市场经济理论强调企业家贡献,也重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权益。反映在法律上,就是企业是具备独立权利“拟人格”的法人。企业可以是“私产”,却不是所有者可以随便拿捏的“死产”。
众所周知,企业是“法人”,具有独立权利的“拟人格”。这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财产具备独立权利,产权所有者不能做出危害其权利的处分,并不是现代法学的发明,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延续至今。
比如英国的“王室财产”,包括王室珠宝、王室地产,现在名义上归查尔斯国王所有,但是他无权变卖、转赠这些“王室财产”。再如信托财产作为独立资产,所有权、受益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以,不要一提“产权”,就想当然地认为所有人可以任意处分,要送要卖随心所欲。
市场秩序和原则从来不是拍脑袋发明的抽象教条,而是习俗、传统的自发秩序演进的结果。在现代公司制形成过程中,公司也被纳入到了具备独立权利的拟人格财产体系中。这是古老的产权传统和现代法学、经济学结合,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

因此,市场经济的产权理论从不支持企业所有者的“任性权”。品牌商标属于企业法人娃哈哈,并不等于娃哈哈的股东可以随意处置。就算宗馥莉是娃哈哈的第一大股东,控股超过99%,她也无权任意处置娃哈哈的品牌商标。在企业权利保护更完善的英美法体系中,哪怕宗馥莉拥有娃哈哈100%的股份,如果做出危害企业权益的决策,员工也可以把她告上法庭。
何况宗馥莉连娃哈哈的大股东都不是?凭什么就把集团的利润大头、核心资产往自家的口袋里拿?

04

国资是娃哈哈第一大股东,这是事实。不可否认,其中确有产权改革不彻底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宗馥莉接班后的暴力拆解、任性妄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娃哈哈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期间经历了1999年的股份制改革的“大改”、2001年股权结构调整的“小改”,还涉及到后来的“达娃之争”。过程很曲折,其中有不少今天看来“很不规范”、“不上台面”的交易和博弈。比如宗庆后以个人信用借贷支付股本金,是否有政府隐形的信用背书,等等。
这些陈年旧账,今天很难、也不必分清是非。当时的大环境、制度不健全,很多都是权宜的做法,很多交易都是以默认、默许的方式完成的。今天任何一方要倒算找补,都谈不上占理。
正因为是剪不清、理还乱的“历史遗留问题”,就要多讲现实,少谈历史。解决娃哈哈问题的关键,不是争论“历史”的是非曲折,而是寻求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国进民退,娃哈哈国有化,显然不是正确方向。那么,唯一的选择无非是国资以何种方式退出。显然,满脑子条条框框的“想当年”,是谈不成的。抱着“国有资产流失”的锱铢必较谈不成,“国资从来都没贡献”的执念也谈不成。唯有基于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才能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就是好方案。
各方都能接受,那就要照顾各方的利益。国资对上对下要有交代,出让股权的价格就不能过低。收购方的承受能力和收购的利益空间,也要考虑。这个议价过程当然是艰难的,一时谈不拢也很正常。总不能谈不成就自己胡来。宗馥莉的任性妄为,很不明智,只会让“历史遗留问题”更复杂、更难解。
在这个节骨眼上,再以所谓的“经济学角度”拉偏架,就是帮倒忙了。其性质和片面强调“国有资产流失”并无不同。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手机
浏览

扫码手机浏览